
常常有人走進我的教室,第一眼就是看到教室裡的書櫃,驚訝的問我這麼多書哪裡來的?
當然有一部分是因為自己愛閱讀也愛買書來的,但另一部分是打從我開始教書起,每個班上的孩子家長們認購而來的。
閱讀這件事,一直是我在帶班中最極力推廣的一項活動,每帶一個班級的第一個學期,我一定會在班級經營計畫裡告知家長,也會把推動閱讀的方法清楚的說明。
這不是我第一次編制班級刊物,實習的那一年,每週固定出刊的班級通訊比這個更精采,內容包含老師的話、班級活動報導、多采多姿小百科、輕鬆一下動動腦等各個主題。
老師的話當然就是老師想要跟家長或是孩子們說的事情,班級活動報導則是針對班上的各項活動進行深入的報導,多采多姿小百科則是有各種有趣的主題,節慶主題、生活常識、好書介紹、自然科學...應有盡有。
輕鬆一下動動腦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單元,偶而是笑話、偶而是益智遊戲、或者是數學邏輯、成語挑戰...
為了提升孩子對班刊的興趣,不時刊登孩子的作品、照片,動動腦的部分則以有獎徵答的方式,採榮譽積點的方式,每位小朋友一拿到班刊第一件事就是先玩玩動動腦,再看看有沒有自己或別人的文章與報導,每個星期五大家都引頸期盼班刊出爐,家長們也興致勃勃,真是一個凝聚班級向心力的好方法。
但那時的我只是一個實習生,有很多時間處理班刊事宜,現在自己擔任導師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,班級通訊的內容頓時縮水,但是因為週週短文制並且以稿費吸引孩子,班級刊物還是大受歡迎,而且孩子的文章是越寫越好,真是一舉兩得。
閱讀推行到某個程度後就會開始缺乏新鮮感,有些學生則會偷懶,總是挑選內容簡單的書來閱讀,有些則是無從下手,常常不知道可以讀什麼書,於是我特地設了一個專櫃,放上「老師推薦」的告示,表示這些書都是老師〝掛保證〞的,保證內容有趣又有意義,其實這些書都是我很喜歡的,有品德教育的、歷史故事的、校園生活的、中國傳統故事等,總類繁多,而且都很適合高年級閱讀。
當然,這些書要定期更換,通常我會不知不覺再加入其它的書,很多學生找不到書看,就會往這一櫃去搜尋,我想經過老師的掛保證,無形之間替這些書打了廣告,讓它們變得更搶手了。
現在的小孩不是看電視就是玩線上遊戲,那些跳動的畫面傳達是直接而快速的,在玩的過程裡顯少有時間思考,對腦部的刺激幾乎是沒有作用,甚至還會因為沉迷而壞了心智和身體。
最近我教學的新方向是朝向〝玩〞去發展,忘記看過哪本書裡提到,現在的小孩無法專心學習,是因為他們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玩,玩得不夠,自然在學習時也還想著要玩,當然無法專心。
這個論點我非常同意,以前我自己當學生時,我知道只要把作業完成、考試考好,就可以自在的玩,所以通常一回家就會趕快寫作業,作業完成後可以出去打球、看個卡通。
現在的學生,對於空間的概念似乎很模糊,在教學上,老師已經很難要他們只憑想像的方式去理解,總是要想辦法以實際的物品來引導他們,讓他們對各式各樣的形體能有更深刻的認知。
最近我們教到了「線對稱」,光以平面的圖片說明,學生實在摸不著頭緒,就算使用教具輔助,對他們來說還是很抽象,他們對於「對稱」的觀念總是很模糊。
幾經思考後,為了讓他們能夠有更深的認識,我決定讓他們動手摺摺看,以實際操作的方式來加深他們的印象,也希望進而能夠使他們獲得完整的對稱概念。
某次,美惠提供了一張日常紀錄表給我,原本是她的同事設計的,經過她自己實驗後,覺得效果不錯,所以推薦給我。
這張紀錄表原本長這樣
班上的天兵1號上課老愛講話,而且通常都不舉手,想講就講,常常是整節課都他的聲音,除了我之外,每個科任老師也都感到頭痛。
上自然課時,我總聽到老師警告他,要舉手才能講話,只是就這樣警告、處罰過了一年,他依舊是老毛病不改。
終於,連我也看不下去了,幫他做了一個〝愛的叮嚀〞,醒目的字跡擺在桌子上,時時提醒他要記得舉手才能講話。
套用老ㄙㄨ的facebook 短語錄
※如果我們能幫忙拉近了父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,我們親師生三方,就會有更多對話的可能......
我希望
孩子們來到學校上學
不只是學習知識而已